图解地方债务的解决路径

日期:2017-03-04 来源:佚名

城投债涉及广大群众,违约风险小于其他未纳入的政府债务。对于未纳入政府债务的存量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城投债、信托等非标融资渠道。我们认为银行贷款、信托等非标融资渠道的债权人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而城投债在非政府债务中占比也不大,并且城投债持有人涉及广大群众,因此当城投债真正违约风险较小,更多的是流动性风险。

10月23日*ST超日债务重整方案获批,其中,拥有总额达47亿元左右的债权人的大额普通债权人而言,20%的偿付比例,对于规模10亿元、持有人超过2000人的11超日债持有人,*ST超日债全额兑付。对于一个产能过剩的民营债券,刚性兑付未能打破,城投债刚性打破可能性更小。


根据2013年6月审计公告,银行贷款占比最高(57%)、其次是信托融资(8%)、BT(8%)、城投债(6%)、地方政府债(4%)、证券、保险机构融资(2%)。而且根据201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年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环比回升,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增长41.7%,显示未来不良贷款确认压力较大。

根据国内已处理的债权违约实践分析,对于额度较大、且债权人涉及面较小的银行贷款,承担损失可能性最大。而在存量债务中占比较小且涉及债权人较多的城投债,即使出现类似*ST超日债的技术违约,最后也会本息偿付。因此,即使在未纳入政府债务中,城投债违约风险也相对较小。

小结:

通过相关文件的分析,存量债务的化解路径已经非常清晰,同时对于城投债的去与留也做出了明确的规范。(1)地方政府债将扩大,但不会全部承接存量债务。根据《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虽然地方政府债试点继续扩大,明年地方政府债规模也会快速增加,但这并不是解决地方存量债务的主要途径。中央政府非常明确,不会为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全部承接,很多问题还需地方政府自己处置消化。(2)城投债依然会存在,但如何界定存在分歧。在过渡期内,在建项目依然可以原渠道融资,这类项目的发行的债券纳入预算管理,风险可控;对于以PPP模式参与政府项目的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将成为新型城投债,但最终定价与社会认知度还需进一步验证。(3)城投债分化不影响城投债投资逻辑。城投债分化已逐步显现,纳入预算内的城投债收益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空间;未纳入预算的城投债,保障性偏弱。我们认为城投债是否纳入预算只是表象,这将影响近期城投债收益率下行空间,但影响城投债的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地方政府的综合实力。如果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运作空间,即使未纳入预算管理,依然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及时兑付本息。而且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城投债违约风险小于其他融资路径,整体风险可控。因此城投债分化并不影响我们的投资策略——依然看好中低评级城投债,只是在选择方法中“大浪淘沙”,筛选区域信用风险较低的城投债,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文涛宏观债券研究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