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购策划书

日期:2017-03-12 来源:企业上市

从经营整合阶段看 ,一方面,收购给管理者造成的“沉没成本效用”及管理者行为选择上的、“惯用性思维”“保守主义”和“后悔厌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市场开拓造成不利影响 ,进而造成产品市场萎缩 ,招致市场风险;另一方面 ,管理者“过度自信”“自我归因”“代表性启发”可能导致企业的及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出现选择失误、偏离自身核心优势 ,进入陌生且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 ,进而招致市场风险。此外 ,管理者“时间偏好”会影响时间折现率 ,改变同一决策事项在不同决策时点上的价值 ,进而招致决策失误的风险。就整合风险而言 ,其也源自于认知不足和行为选择不当。企业的整合风险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整合给利益相关者造成的风险 ;二是企业整合能否成功本身也存在风险。就企业本身的风险而言 ,巨额债务产生的偿债压力容易使管理者的风险态度、参考点选择、权重赋值、时间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在收购后发生改变 ,企业在投资方面易受片面追求短期盈利和急于清偿债务等心理影响而出现新的冒险投资、投资分散等情况 ;在人员整合方面受急于求成心理影响 ,容易忽视必要的说服和解释 ,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在组织和管理整合方面受片面追求效率提升和节约成本等心理影响 ,容易使管理决策缺少必要的制衡与监督 ,增大决策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和决策的失误概率。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 ,由于各方在利益要求、利益保护及相应后果的认识上存在着偏误 ,决定了企业中契约的不完备性 ,进而为权益各方之间利益的相互侵害创造了条件。管理者也正是因为对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的长期依存关系认识不足或存在偏误 ,才会在收购后的整合中不顾之前被收购企业中已存在的对其不利的合同条款而剥削这些利益团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相关者的利益。同样 ,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认知的偏误才会产生对企业经营的过度反应。

5、为决策各方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充分的信息是避免认知偏误的必要前提。一般情况下 ,个人单凭自身的认知过程很难判断是否发生了偏误和偏误所在 ,因此需要获得各方面广泛的信息以提醒认知并验证认知结果 ,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醒的途径多种多样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是引入专家意见。因为专家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经验及经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其认知过程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能够得到保障。同时 ,专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能有效避免管理者身份、地位等原赋性因素的不利影响 ,综合多个专家的意见有助于管理者获取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前景的全面、准确的信息 ,克服盲目乐观和原赋性因素等造成的认知偏误 ,能较为充分地保证事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财务选择上保留适当的灵活性

管理层收购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收购中不合理的融资选择。要控制管理层收购风险就要有效缓解管理者的心理压力 ,避免由此造成的决策失误 ,为此要求企业在财务决策上保持适当的财务灵活性。保持企业财务灵活性的关键在于 :

(1) 保证企业约束性资金的需要

要控制约束性资金的规模 ,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投资、融资决策时兼顾决策的当前和后续影响 ,合理安排投融资活动。

(2) 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

资产的不同组合具有不同的变现能力 ,不同的结构安排相应可以改变企业应对不确定性资金需要的能力。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时还应尽量注意其与债务到期结构之间的一致性。同样 ,资本结构的灵活选择,如用一些具有弹性的融资项目替代固定性的债务或股权安排 ,也可以提高企业理财的灵活性。

(3) 保持与主要客户、供应商以及银行之间的良好关系 ,提高企业应对不确定性资金需要的能力。

(4)尽量避免或有负债风险

或有负债通常在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然而一旦发生企业便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其结果将导致企业资金紧缩、财务灵活性下降。因此为保持理财的灵活性 ,企业应尽量避免产生高风险的或有负债。

7、加强理财监督

如前所述 ,管理者时间偏好决定的时间折现率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管理层收购情况下 ,决策者压力承受所导致的这种折现率的扭曲更加明显 ,因此应在实践中尽量避免这种时差的影响。为此应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财务活动的监督,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克服“保守主义”、“损失厌恶”、“风险厌恶”和“后悔厌恶”等心理对决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尽量将决策时点提前。加强财务预警有助于及早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决策需要 ;同时 ,经营的预警信号和人们对问题发展趋势及结果的认识也有助于及早克服妨碍决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促成决策的实施 ,进而减少或避免“时间偏好”对折现率与事件评价的扭曲给人们行为选择造成的影响。

8、引入决策制衡机制

在现实条件下 ,人们的认知偏误无法避免 ,因此控制风险的必要途径是积极控制认知偏误对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 ,为此应积极引入决策制衡机制 ,避免单一决策主体的认知偏误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决策制衡机制意味着企业决策中单一主体不再具有对企业决策事件进行行为选择的全部权力 ,决策的做出必须经多个主体的共同认同。如此 ,企业行为选择所面临的信息集合便不仅仅是某一决策主体所掌握的信息 ,而是各决策约束主体所掌握信息的并集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决策信息集合 ,减少了企业决策中非系统性认知偏误所带来的决策错误的风险。此外 ,群体决策的引入还有利于群体在决策时充分认识到对事件认识的可能偏差 ,并通过群体之间的冲突与妥协使最终评价更接近于客观事实 ,从而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达到控制企业风险的目的。

(二)河北某电器集团的ABC三家子公司的被收购工作计划

河北的某民营电器公司新产品开发力量不足,发展资金紧张,股东矛盾突出导致要被北京某电器集团公司并购。并购之前需要做的最就是资产清算和员工安置。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1、关于收购方式的选择

收购可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收购方和被收购方可以共同制定收购方案。

股权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与被收购方股东进行有关股权的交易,使收购方成为被收购方股东的行为。股权收购不需办理资产过户手续,可以节省费用和时间,同时能直接承继被收购方的原有资质,能规避资产收购中关于资产移转(如专利等无形资产)的限制。此种收购需要注意的是收购方要承继被收购方的各种法律风险,如负债、法律纠纷等。企业并购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收购目标公司的资产,二是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产权)或对目标公司增资扩股最终达到控股目标公司的目的。

资产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受让被收购方的资产和业务的方式实现收购被收购方的目的。资产收购的优势在于收购资产是被收购方的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受让,被收购方的主体资格不发生任何变化,收购方对被收购方自身的债权债务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与股权收购方式相比,资产收购可以有效规避被收购方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债权债务、劳资关系、法律纠纷等。

2、关于资产转让的原则

不同收购主体在收购的条件、收购价款、职工安置、债权债务的处理等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决议,将该决议提交主管部门批准,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资产的转让。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