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注册制延后、战略新兴板取消等诸多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出,无疑明确了新三板“皇储”的地位,其配套的制度建设也势必需要加快。2016年5月分层制度将会落地,这将是新三板市场迈出的关键一步;而后续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持续跟进。
在此,对于市场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市商扩容势在必行。纳斯达克的做市商数量多达600家,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有20家企业在做市,且包含投行、PE机构、公募基金等多种做市商类型,这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与定价合理性;而目前新三板只有寥寥数十家做市商,且全部为券商,这限制了市场健康发展。
2.入场资金多样化。当前新三板市场的资金大部分集中于券商和PE机构中,资金类型较为单一。在未来,可以引导公募、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资金以及高净值个人资金逐步流入新三板中,使得资金类型多样化,增加市场多样性。
3.对优选层采用竞价方式进行交易。由于企业间资质差距过大,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现阶段的新三板确实不适合释放流动性;但在分层制度落地并完善后,对于优选层中的企业,完全可以采取竞价交易方式来放开流动性,从而使其与A股完全对接,抹平优选层与A股间估值、融资方面的差距。
对于以上三点建议,我们希望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加以实施,逐步建立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除此之外,我们建议尽快落实发行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例如突破定向发行35人限制等。届时,新三板上的优质企业将完全与主板、创业板对接,这也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正式建立。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与其冒险去做重头来过的IPO,毋若静候新三板相关制度降临。“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下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身资质,而不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探寻IPO的“镜花水月”上。
附文:新三板企业IPO只收不审? 假消息!但仍存难题
距离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实施分层制度的时间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而政策真空期内,市场上躁动不安的流传着一些传闻。
上周五,证监会就近期部分互联网媒体报道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直接申请上市交易,无需证监会审核”一事进行了辟谣和回应。
除此之外,另一条传言则让很多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拟IPO的企业捏了一把汗。传言称:证监会对于新三板递交IPO申请的企业采取搁置态度,只收不审,其中,将重点关注股东中有新三板基金产品和资管产品的企业。
但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这条传闻不实。
辟谣只收不审
证监会对新三板企业提交IPO材料只收不审的传闻迅速在新三板市场传播起来。
很多拟IPO企业的董秘都在四处打听该消息的真实性。
其中北京地区的一位董秘对记者表示:“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话,会让近期本就摇摆不定的很多新三板企业陷入尴尬境地。”
传闻的起因是什么?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场外市场部的人士对记者讲道:“如果该消息是真的话,导致证监会这样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股东中有很多是新三板基金或是针对新三板成立的资管产品。这一类型的股东在公司股权稳定性和股东人数200人问题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瑕疵。另外,数量方面,从去年底开始有超过100家的企业陆续进入IPO辅导期或是提交IPO材料。”
不过,记者从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处了解到,这条消息不实,证监会并没有区别对待新三板挂牌企业的IPO申请,但证监会官方层面并未对该消息有所回应。
尽管可能不会被区别对待,但新三板企业的IPO申请仍面临一些问题。
中泰证券一位分析师则对记者表示:“就新三板企业面临200股东人数问题而言,在目前IPO操作实务中,如果投资基金是公开募集的、知名的、经过备案的,一看就知道是可能投多个项目,不是专门投一个项目的,一般是不需要穿透,基金和资管计划都算一个人;如果是专门为某一个项目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存在规避200人可能的,一般是要求穿透的。
该位券商分析师进一步表示:“对于新三板公司申请IPO,要点可能不仅仅是在于200人股东限制的考虑,还有对新三板基金、资管计划的不确定性,如产品清盘等,可能影响股权的稳定性,从这个角度来说,部分新三板企业IPO是会有额外的难度。”
而上海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合伙人也对记者表示:“新三板挂牌公司既不同于未挂牌公司,也不同于已IPO公司,针对公司如何核查,而公司层面又该如何披露都是问题。”
已有4家提交材料
“实际上在去年合众科技(300477.SZ)、康斯特(300445,股吧)(300445.SZ)等公司成功IPO之后,目前尚未有很快就要接受审核IPO的新三板公司。因此目前来看,已经递交材料的企业远到不了审核的层面。”沪上一家大型投资机构的人士表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有4家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材料,并且在全国股转系统停牌。
这4家企业分别是百华邦悦(831008)、海容冷链(830822)、森鹰窗业(430483)、龙磁科技(832388)。
记者梳理了目前这四家企业的股东架构,其中龙磁科技和森鹰窗业较为简单。而海容冷链和百华邦悦的股东中则出现了上述提到的资管计划股东,海容冷链第十大股东为国保新三板2号资产管理计划。
实际上,这四家企业中涉及到机构投资者层面都是VC/PE这些产品期限较长,做股权投资的机构,类似资管计划和二级市场基金的一些产品还是比较少见的。
“以目前新三板提交材料企业的情况来看,新三板基金和资管计划并没有出现扎堆的现象。如果说以这样的理由来搁置新三板企业材料提交的话不太成立。”前述北京地区券商人士表示。
但实际上,该则传闻并没有影响一些想要通过政策排队途径IPO企业的情绪。尤其是如今战新板推进预期不明,转板政策尚在研究的情况下。
一家此前决定选择战新板的沪上新三板企业对记者表示:“现在战新板还在研究,我们就不等了,但是近期的变化让我们觉得新三板创新层在未来可能也不会兑现太多政策红利,因此公司最终决定选择创业板,尽管可能要排队好几年,但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前述沪上大型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在经历了这几年资本市场改革后发现,排队IPO仍旧是无法逃避的一条路。”
来源:天星资本、21世纪经济报道